輪胎是每一台車最重要的零件之一,整個駕駛的過程中,無論是什麼款式的車輛,都只靠這四條橡膠接觸路面。
輪胎與地面接觸的總面積大概A4紙大小,對於駕駛的安全性、舒適性與操控感受的影響遠遠排在其他底盤零件之上。
市面上百百種輪胎可以選擇,但除了品牌以外,可以先從規格與標示找到最適合自己的輪胎。
看懂輪胎標示的含義
我們以Tesla Model Y 選配 20吋 Induction 輪框的出廠配胎舉例說明。
原廠配備的是米其林 Michelin Pilot Sport EV,該款輪胎輪胎標示為:
255/40/R20 101W
輪胎寬度 – 255/40/R20 101W
在主要尺寸資訊的第一組數字代表確輪胎的寬度(代表兩側胎壁之間的寬度),單位為mm。
255代表胎面寬度為255mm,即25.5公分寬。
通常輪胎越寬代表與路面接觸面積越大,抓地力越好,但同時也會更加滾動阻力與輪胎重量。
輪胎扁平比 – 255/40/R20 101W
規格中第二組數字是輪胎的扁平比,扁平比指是輪胎側面高度與輪胎寬度的百分比。
以 255/40/R20舉例,這條輪胎的胎寬255mm,扁平比為 40%。
代表輪胎高度為 255mm x 40 % = 102mm。
通常低扁平比(30~40左右)的輪胎,除了輪胎視覺上的改變,因為結構強度導致胎壁會越硬,會讓駕駛感受更硬更直接,同時更需要注意平常的胎壓。
相對高扁平比(40以上)的輪胎會出現在小尺寸輪框、休旅車等強調舒適性的車款。
另外需要特別注意,如果未依照原廠規格選擇不同扁平比的輪胎,因為輪胎的直徑改變可能會導致時速表與里程計算出現偏差值。
輪胎結構 – 255/40/R20 101W
與輪胎直徑一同出現的R代表輪胎設計的鋼絲結構,汽車用輪胎大部分情況都是以R標示,代表輻射層結構輪胎(Radial)。
關於輻射層輪胎結構
米其林在1906年發明容易拆換的汽車鋼圈,便於汽車使用充氣輪胎。1937年米其林發明將輪胎內層簾布以輻射狀排列的輻射層輪胎,改善輪胎的操控性,是廣受近代轎車輪胎使用的設計的影響。1938年米其林發明讓鋼絲與橡膠粘合的方法,使輪胎的散熱性與載重能力大幅改善。
來源:wikipedia
另外,在汽車輪胎中也常見到『 ZR 』標示的輪胎,代表容許性能極速超過270 km/h (149 mph),但輪胎標記中有另外的標記針對速限數值標記,通常ZR標示的輪胎會出現在高性能車款的輪胎上,如下圖:
輪圈直徑 – 255/40/R20 101W
第三組數字為輪胎適配的輪框的直徑尺寸,單位為英寸。
當然,我們還是建議不要隨意變動原廠的輪框尺寸,包含胎寬、扁平比與輪框直徑。
除了會影響上述的電耗、速度表不準的原因,如果調整不好更有可能會導致異常輪胎磨耗、損傷內規板、甚至是其他底盤零件的可能性。
每一款車都有可以變更範圍的上下限,除了輪胎的尺寸外,輪框尺寸(直徑/J值/ET值)的搭配也需要謹慎,建議如果要變更尺寸請諮詢專業技師的建議。
荷重指數- 255/40/R20 101W
下一組數字與英文的組合分成兩個部分,數字是指輪胎的荷重指數。
輪胎在建議的胎壓範圍內能支撐的最大重量,這邊的數字不是絕對值,並不能直接知道輪胎承重多少公斤。
輪胎載重能力與胎壓是正相關,在輪胎設計的氣壓值範圍內,胎壓越高,載重能力也愈高。
部分款式的輪胎有強化標示(EXTRA LOAD, XL或是REINFORCED,Ref等),待怎該款輪胎有經過結構強化,比標準輪胎(Standard)能承受更高的胎壓,同時具備更高的荷重能力。
特別提醒就算是安裝有強化標示的輪胎,如果沒有填充正確的胎壓會導致荷重能力不足。
大部分輪胎製造商也會在輪胎上標示最高胎壓(Max Pressure)與最大單輪荷重(Max Load),另外車主手冊中與車身上的標示建議也可以做完參考依據。
下表統整常見的荷重指數與對應的負荷重量(單一輪):
載重指數 | 載重重量(kg) | 載重指數 | 載重重量 |
90 | 600 kg | 101 | 825 kg |
91 | 615 kg | 102 | 850 kg |
92 | 630 kg | 103 | 875 kg |
93 | 650 kg | 104 | 900 kg |
94 | 670 kg | 105 | 925 kg |
95 | 690 kg | 106 | 950 kg |
96 | 710 kg | 107 | 975 kg |
97 | 730 kg | 108 | 1000 kg |
98 | 750 kg | 109 | 1030 kg |
99 | 775 kg | 110 | 1060 kg |
100 | 800 kg | 111 | 1090 kg |
本對應表數據僅供參考,實際載重指數對應的荷重會因為胎壓變化,數據來源:Michelin 官網。
速限指數- 255/40/R20 101W
在荷重指數後方英文是速限指數,以英文字母表示。
速度指數是依據標準實驗室測試該輪胎的安全速度上限值,如果駕駛超過數度指數上限可能會有不可逆破壞輪胎結構或是爆胎的風險。
下表統整常見的速限指數對應速度上限:
速度指數 | 速度上限 |
U | 200 km/h |
H | 210 km/h |
V | 240 km/h |
W | 270 km/h |
Y | 300 km/h |
ZR(Y) | > 300 km/h |
ZR | > 240 km/h |
數據來源:Michelin 官網
如何辨識生產時間,輪胎也有最佳賞味期?
輪胎的製造日期有國際統一的規範,適用於所有品牌的輪胎,輪胎側面會有一組橢圓框的4位數字,數字分別表示輪胎出廠的週別及年份(WW/YY)可以推算出製造日期。
以上圖輪胎的 2924 舉例:
這條輪胎是2024年第29週生產的輪胎,輪胎製造日期大約是在2024年7月初出廠。
另外,輪胎與一般的產品不同,一般來說出廠兩年以內的輪胎,在性能表現都與新胎無差異。
當然這必須建立在輪胎經銷商與倉庫有維持良好的儲藏條件,沒有過大的溫濕度變化或陽光長時間曝曬,庫存兩年內的輪胎可以視為新胎。
如何辨識輪胎產地?
產地的部分就跟一般生活中的商品一樣會標示產地國家。
各大品牌在世界各地有許多工廠,甚至有機會出現同系列輪胎不同尺寸來自不同產地的狀況。
以米其林舉例有以下產地:
歐洲:FRANCE 法國、GERMANY 德國、POLAND 波蘭、THE UNITED KINGDOM英國、HUNGARY匈牙利、ITALY義大利
亞洲:THAILAND 泰國、CHINA 中國
北美:USA 美國、CANADA 加拿大
產地只是參考,品牌製造商會有完整的產品規範與品管標準,不需要有產地迷思,以米其林來說中國廠反而是使用最新製程的產線,品質穩定度不輸歐洲廠,車主可以選擇信任的輪胎製造商品牌。
耐磨/濕抓/溫度指示 (U.T.Q.G.規範)
U.T.Q.G. (Uniform Tire Quality Grading)是美國聯邦運輸部( DOT = Department of Transportation))設置的政府組織,U.T.Q.G.規範在美國販售的所有輪胎,須標示出:Treadwear 、 Traction、 Temperature 三個指標。
現行的 U.T.Q.G.標示規範了輪胎外觀須標示材質種類、扁平比、內部構造等等的訊息,以及 Treadwear 、 Traction、 Temperature 三項指標在內的資訊,可以讓消費者有一個統一標準的比較基準參考。
這邊我們針對Treadwear 、 Traction、 Temperature三個指標簡單說明:
Treadwear 耐磨指數
簡單的理解是數字越高越耐磨。
『基準胎』與『受測胎』同時裝在一台車上,連續不停地行駛在總長400英哩的固定環狀路線18圈,總長達7200英哩(11,520KM)。測試的結果如果與基準胎相同,會在受測胎標示Treadwear 100,如果磨耗為基準胎的2倍則標示Treadwear 200,以此類推。
但測試標準中有提到測試基準胎與受測胎必須為同一品牌的輪胎,所以耐磨指數只在同品牌的輪胎有比較的基準,不同品牌之間無法比較。
Traction 濕地抓地力
Traction 評級如下,AA 最佳、A 、B 、C 最差。
Traction數值代表的是濕地抓地力的表現。
測試方法是將溼地抓地力測試是使用測試拖車,在實驗含水路面以40 mph (64 km/h)的速度直線煞車紀錄煞車過程中的減速G值(Breaking G force)。
Temperature 溫度性能指數
Temperature 評級如下,A 最佳 、B 、C 最差。
A 時速超過 184 km/h、B 時速 160 ~ 184 km/h、C 時速 136 ~160 km/h
這部分相對難理解的數值,部分文章中會將 Temperature 翻譯為散熱指數。
Temperature可以理解為長時間高速行駛下的輪胎是否能維持原有的性能。
輪胎的抓地力會因為工作溫度產生變化,超過設計的工作溫度會影響抓地力、輪胎結構、安全性與磨耗,規範至少要達到C級以上才能在美國上市銷售。
資料來源:Uniform Tire Quality
原廠認證標示 ( T0 = Tesla認證)
不同的車廠會有不同的原廠認證標記,例如Porsche認證N0標記、Volvo認證V0標記等。
這邊我們就以Tesla的原廠認證標記簡單說明。
Tesla 的 T-Mark 標記代表 Tesla 核准的輪胎,是專為Telsa車輛所設計,可最佳化性能、安全性、可靠性和耐用性。
T-Mark標記的輪胎會出現T0、T1、T2、TS等標記。
大部分會以T0標記,如果有T1或T2代表是同款輪胎的改良版(新款),但僅限於同品牌同款式的輪胎比較。
例如:T1 標記的 Michelin PS EV 比 T0 標記的 Michelin PS EV 更新,可以優先選擇。
除了Tesla原廠,市面上不一定買得到原廠認證T-Mark的輪胎(還是有機會買得到),有T-Mark的輪胎會比同款式同規格的輪胎稍微貴一點,性能與商品本身上的差異很小(無法體感出差異)。
原廠維修手冊中建議的輪胎款式也不是每一款台灣都有販售,但原廠選擇的品牌與型號可以在選購輪胎上參考。
Tesla Service Manual : Model Y 原廠建議輪胎
TESLA 原廠輪胎尺寸表
在使用原廠輪框的情況下,SPACE T LAB 建議使用原廠車主手冊所建議的規格選擇輪胎尺寸。
我們也統整一下TESLA各車型原廠輪框對應的輪胎尺寸:
車型 | 原廠輪框 | 輪胎尺寸 | |
Model Y RWD /Long Rang |
19吋 Gemini 19吋 / 9.5J / ET值45mm |
255/45/R19 | |
Model Y RWD /Long Rang |
20吋 Induction 20吋 / 9.5J / ET值45mm |
255/40/R20 | |
Model Y Performance |
21吋 Überturbine 前輪:21吋 / 9.5J / ET值40mm 後輪:21吋 / 9.5J / ET值48mm |
前輪:255/35/R21 後輪:275/35/R21 |
|
Model 3 煥新 RWD /Long Rang |
18吋 Photon 18吋 / 8.5J / ET值38mm |
235/45/R18 | |
Model 3 煥新 RWD /Long Rang |
19吋 Gemini 19吋 / 8.5J / ET值38mm |
235/40/R19 | |
Model 3 煥新 Performance |
20吋 Warp 前輪:20吋 / 9J / ET值34mm 後輪:20吋 / 10J / ET值45mm |
前輪:235/35/R20 後輪:275/30/R20 |
|
Model S P2 全輪驅動 / Plaid |
19吋 Tempest 前輪:19吋 / 9.5J / ET值40mm 後輪:19吋 / 10.5J / ET值45mm |
前輪:255/45/R19 後輪:285/40/R19 |
|
Model S P2 Plaid |
21吋 Arachnid 前輪:21吋 / 9.5J / ET值40mm 後輪:21吋 / 10.5J / ET值45mm |
前輪:265/35/R21 後輪:295/30/R21 |
|
Model X P2 全輪驅動 / Plaid |
20吋 Cyberstream 前輪:20吋 / 9J / ET值40mm 後輪:20吋 / 10J / ET值35mm |
前輪:265/45/R20 |
|
Model X P2 全輪驅動 / Plaid |
22吋 Turbine 前輪:22吋 / 9J / ET值40mm 後輪:22吋 / 10J / ET值35mm |
前輪:265/35/R22 後輪:285/35/R22 |
總結
市面上的輪胎選擇百百種,選購輪胎時能夠對輪胎多一點認識,針對自己的用車狀況挑選出最適合的輪胎產品。
同時也可以正確辨別輪胎上的資訊,避免錯誤款式或配置的輪胎對行車安全造成威脅。
希望這篇整理能夠提供挑選愛車輪胎的讀者,如果有什麼想法或建議也歡迎留言到SPACE T LAB官方Facbook或Instagram。